2020山东医疗卫生招聘预防医学:流行病学易错题

滨州中公教育提供阅读资料供考生参考,收藏关注滨州中公教育(bzoffcn)网站公众号及时获取考试资讯。
预防-流行病学(易错题讲解)
1. 为研究雄黄矿附近地区人群慢性砷中毒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在雄黄矿排放洗矿水的河流下游的3个村庄进行调查,每个村庄各选取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无职业性接触史的居民约200人,进行体检并填写健康调查问卷。此种研究属于:
A.病例对照研究 B.现况研究
C.生态学研究 D.社区试验
E.队列研究
参考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B。
2.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从目的着手,再具体到方法去判断是哪一种流行病学方法。
3.完整解析:首先看题干,研究的是两个目的,患病率和分布特点。想了解当地人群慢性砷中毒的三间分布(时间、地点、人群),此时应首选描述性研究。再继续看题干,选用的是河流下游的3个村庄进行调查,每个村庄各选取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无职业性接触史的居民约200人,进行体检并填写健康调查问卷的方式,进一步验证了是描述性研究当中的抽样调查,所以最终联合知识点:现况研究是研究特定时点或时期与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是调查这个特定的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的情况,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是否患病组的暴露情况。故也称之为患病率研究。故应选B选项。
2. 下列关于暴发的描述错误的是:
A.暴发常由于许多人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
B.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同一种疾病称为暴发
C.一次同源性疾病暴发过程中,大部分病例的发生日期往往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D.一次同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高峰,与中位数潜伏期基本一致
E.一次同源性疾病暴发时,病例发生日期的差异是由于该病的传染期不同
参考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E。
2.思路点拨:注意审题,要选错误选项。题干简单,所以每个选项都要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完整解析:题干考查的是疾病流行强度: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所以B选项正确,不选。再看A选项,暴发的原因,是由许多人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暴发经常以食物中毒或者传染病暴发的形式出现,所以大部分均是由同一致病因子引起,故A选项正确,不选。再看C选项,一次同源性疾病暴发过程中,大部分病例的发生日期往往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由于同源性疾病的暴发比如食物中毒,短时间内局部地区会出现大量相似的病人,所以发病的人群刚好处在发病期,也就是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故C选项正确,不选。再看D选项,一次同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高峰,与中位数潜伏期基本一致,同源性疾病的暴发一定是由病例出现的由少到大量出现,再经过控制治疗,由多变少的过程,正好与中位数潜伏期一致,呈现出两边低中间高的趋势,故D选项正确,不选。最后看E选项,一次同源性疾病暴发时,病例发生日期的差异是由于该病的传染期不同,从同源性疾病暴发发生的原因着手,由同一致病因子引起,短时间内局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相似的病例,一旦病例发生的日期出现差异,那也是病因出现的差异,比如病人接触致病因子的时间不同,而不是传染期不同,处在同一传染期内的暴发病例发病的日期一定相差不大。故E选项错误,该题选E。
3. 为了解某校近视的现患率,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机械抽样
参考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C。
2.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抽样点差的抽样方法。需要从几种抽样调查的区别入手。
3.完整解析:题干比较简单,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这时候如果对我们的抽样方法不了解的话很有可能直接选了A选项,因为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最简单,是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但是容易忽略题干当中抽取的是几个整体,所以应是整群抽样,进一步验证,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单元分群,可以按照自然分群或按照需要分群,在交通调查中可以按照地理特征进行分群,随机选择群体作为抽样样本,调查样本群中的所有单元。整群抽样样本比较集中,可以降低调查费用。此法优点是组织简单,缺点是样本代表性差。故该题应选C选项。其它选项,系统抽样法又叫做等距抽样法或机械抽样法,是依据一定的抽样距离,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故B、E选项是同一种方法,不适用,不应选。最后,分层抽样就是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类型或层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题干当中没有分层,故不选D选项。
4. 有关混杂偏倚的控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设计时,应尽可能将所有的混杂因素进行配比
B.在设计时,即可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选择做某些限制,以保证两组样本的同质性
C.标准化法可用来控制混杂
D.分层分析是分析和控制混杂的最好方法
E.常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来控制混杂
参考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A。
2.思路点拨:强调题干,要选错误选项。考查混杂偏倚的控制的方法:限制、匹配、随机化、分层、标准化、多因素分析。
3.完整解析: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1)限制:是指对研究对象选择的条件加以控制。故B选项正确,不选。(2)匹配:就是在选择病例与对照时,除研究因素外,两者的其它特征或变量相一致。所以应尽量减少混杂因素,故A选项错误,该题选A。(3)随机化:分为随机抽样和随机分配两种方法。(4)分层:在资料分析阶段,将可疑的或已知的混杂因素按其表现的不同水平分层后,再进行统计分析。故D选项正确,不选。(5)标准化:是指在规定统一标准的条件下,调整不同组间混杂因素分布的不均衡性,以控制和消除各组内混杂因素构成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使结果具有可比性。故C选项正确,不选。(6)多因素分析:常用的多因素分析法有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COX回归模型等。故E选项正确,不选。
5. 哪项不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
A.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 B.估计的暴露的相对危险度
C.要求的显著性水平 D.要求的把握度
E.要求的研究变量的性质
参考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E。
2.思路点拨:强调题干,要选错误选项。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计算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显著性水平α,把握度(1-β)等。
3.完整解析: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大小的因素有:(1)研究因素在目标人群的对照组中的暴露率。故A选项正确,不选。(2)估计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比值比OR。故B选项正确,不选。(3)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即假设检验第1类错误的概率α。故C选项正确,不选。(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β为统计学检验第Ⅱ类错误的概率。故D选项正确,不选。故该题选E选项。
以上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通过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的分享与解析,错题的整理有助于小伙伴们查缺补漏,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弱项,有针对性的复习。通过易错题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小伙伴拿到更好的成绩哦。

(扫一扫加入滨州中公教育微信)
关注滨州中公教育微信号:bzoffcn,获取相关考试资讯。更多信息请访问滨州公务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