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招考信息 > 考试公告 >

2019下半年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四批

2020-01-06 10:53:00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滨州中公教育提供阅读资料供考生参考,收藏关注滨州中公教育(bzoffcn)网站公众号及时获取考试资讯。

 

[备考交流群] [招聘汇总] [公告汇总] [课程活动]

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高中美术《绘画的艺术语言》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请学生朗诵《沁园春•雪》,并提问:这首词描绘了哪些景象?是用什么方式描绘的?

学生朗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并回答:这首词描绘了华北冬雪的盛景,九曲黄河冻成冰练,原野田地都因霜雪披上了素衣,一派静谧磅礴的景象。作者运用优美的文字和对偶的修辞描绘这一景象。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山如此多娇》引导学生认识在艺术的世界里,文学用文字的语言塑造形象,而绘画通过美术的语言塑造视觉形象,从而引出课题《绘画的艺术语言》。

活动二:描述分析

1.艺术语言的概念

展示《粉色的音调》《廊》,提问:

①这两件作品分别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粉色的音调》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五彩的音符,这些音符好像是从黄色方框里飘出来似的;而《廊》则描绘了古代园林中的廊道一景。

②当你漫步在这两个场景中,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粉色的音调》很抽象,是一种色彩的堆积与流动;《廊》很真实,给人一种深邃感。

教师总结:这些作品带给大家不同的感受,而不同感受的形成是与其艺术语言密切相关的,所谓艺术语言就是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

2.艺术语言的内容

展示《拿曼陀铃的少女》,并提出问题:

①描绘了什么内容?(描绘了一个正在弹奏曼陀铃的少女形象)

②你在这个形象中感受到了什么?(块面感很强,非常的立体)

③想一想,艺术家画中的少女形象是否真实存在呢?(不真实)

④与真实的形象有什么不同,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少女形象的?(用大量的几何形体)

⑤大家又是如何通过这些几何形体来辨识出少女及曼陀铃形象的呢?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艺术家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形体来代表不同的结构特征,并按照不同的视角将其组合堆叠在一起,使得画面立体而协调。

活动三:总结解释

师生共同总结:为了把语言元素组织和体现出来,美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表达手段,除了刚刚分析的形体与结构,还有很多。比如西方绘画中的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中国绘画中的笔墨、章法、皴法等。

活动四:鉴赏评价

1.教师展示《粉色的音调》与《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这两件作品运用到了哪些艺术语言,进一步加深对艺术语言的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

3.鉴赏结束,以“艺术介绍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鉴赏感受。

4.分别从形体与结构、透视与空间等方面进行欣赏,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美术作品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艺术语言构成了这个绚烂缤纷的艺术世界,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这种艺术的多元化。

2.课后请同学们思考教材中其它美术作品,还运用了哪些艺术语言,下节课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问你针对于本节课设定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我对于题本的认真分析以及考虑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语言的概念,并能够从艺术语言的形成、结构、透视等方面分析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探究、讨论,了解艺术语言的概念,提高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鉴赏能力,感受绘画的不同语言的体现,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2.谈一谈中西方艺术有哪些不同,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中国画强调用线条、笔墨以及随类赋彩的方法来表现;西方的油画作品强调明暗、色彩、光影。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作为一幅工笔人物画,注重线条与色彩的表现,以铁线描描绘,流畅有力,色彩绚丽清雅,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神态逼真,衣纹组织严谨简练。

大卫的《荷加斯兄弟的宣誓》人物塑造具有体量感,三兄弟具有强健体魄与坚毅面貌,明暗的渐变使形体产生了向画面深处延伸的立体感,运用光影和色彩的变化强化了空间深度的真实感。

高中美术《固有色与光源色》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展示莫奈的《草垛》组画,提出疑问:画中描绘了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在色彩上有什么变化?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揭示课题《固有色与光源色》。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探究光与色的关系

播放牛顿色光原理的小短片,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色彩与什么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生欣赏,教师总结:光,创造了拥有色彩的世界,没有光就没有颜色;区别色彩一方面要考虑物体本身的颜色,另一方面要考虑不同的光照环境。

2.固有色的概念

展示花瓶、杯子、罐子等物体,并让学生描述这些物体的色彩。

学生描述,教师讲解固有色的概念:固有色是指物体固有的属性在常态光源下呈现出来的色彩。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确地把握物体的色相。

3.光源色的概念

①展示莫奈《鲁昂大教堂》组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哪一幅是创作于清晨?哪一幅是创作于傍晚黄昏?是如何进行区分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创作于清晨的画作色彩偏蓝紫色,创作于傍晚的画作色彩偏黄红色。

②再次展示莫奈《草垛》组画,引导学生欣赏并小组思考问题:莫奈分别表现了哪些时间段的光线?画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现光的?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画家通过画作展现了清晨、正午、傍晚等多个时段的光线。并且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了这种瞬间的光色变化。

③教师点明早晚的色光会产生变化,从而引出光源色,并讲解其概念: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因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形成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森林”为例进行示范,在创作中体现固有色和光源色对作品色调的影响,并确定以下具体作画步骤:

1.确定构图及物象轮廓;

2.确定固有色绿色(注意色彩层次变化);

3.受光处体现光源色;

4.局部细腻刻画并整体调整。

活动四:实践展评

请学生以一处熟悉的建筑为主题进行创作,选取一天中最熟悉的时间段,将光源色体现在绘画作品中(注意光源色和固有色在作品中的区分与调和)。

学生创作完成后,上台展示作品,其他学生从画面、色调、情趣等角度进行评价,教师总评。

活动五:小结作业

1.师生回顾固有色与光源色的概念。

2.讲解莫奈追光的故事,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生活,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3.思考问题:除了光源色与固有色之外,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元素可以影响物体的色彩?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介绍一下画家莫奈。

【参考答案】

莫奈是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作品有我们现在比较熟知的《日出印象》《草垛》等。

莫奈在视觉观察方面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

2.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知识?

【参考答案】

美术课强调视觉性,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色彩知识时需要运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手段。

首先,贴近生活。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大部分来自生活,所以需要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回顾与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其次,设置多样的活动辅助教学。色彩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单纯地就知识讲解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将通过色相环、实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最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大胆用色,肯定学生创作的色彩画面。

此外,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习色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学会观察色彩,不能概括化看待物体固有色。因此,在学生作画时,我会引导学生感受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从而丰富色彩画面。

总之,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掌握色彩表现力的同时,发展其艺术个性。

高中美术《自然肌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自然与我同行”巴黎时装周主题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模特服装的独特之处。

学生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大自然为设计师提供了设计灵感,叶子制作的裙子,花瓣组成的鞋子,将模特们装扮的好像森林中的精灵,不同的材质为我们呈现不同的视觉感受,而这些材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肌理。从而引出课题《自然肌理》。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初识肌理

教师请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作品《竞艳》,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一说小猫身体的花纹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猫身体上的花纹是由木纹印制而成,虽都为木纹,但每只猫身体上的木纹却不同,这就是画面的层次;进而观者能够感受到平面作品的节奏韵律,呈现出自然、清新的效果,这就是画面的肌理。

2.展开联想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换一种材料,还可以运用什么材料表现猫的特点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在生活中常接触树皮、石头、皮毛等材料都具有很明显的肌理,这些自然产物给我们营造了一场视觉盛宴,这些材料都可以应用在作品中增强画面的美感。

3.分析元素

展示《日落》《雪林》两幅作品,并提出问题:

①请学生眯起眼睛,观察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点、线、面,《日落》将落日余晖归纳成一条条五彩的线;《雪林》中的树木归纳成一个点,而且大小不同,形成面的感觉)

②画面中的纹理排列有哪些特点呢?(大小变化、长短错落、粗细对比等)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肌理在画面中呈现最本质的元素是点线面,能够给人形成美妙的视觉感受,不同的排列方法视觉效果也不同,进而使画面呈现出不同的节奏美、秩序美和韵律美。

4.方法

教师继续展示《雪林》图片并提问:

①这件作品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拓印)

②还有其他方法吗?(抗水法、吸附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艺术家运用最简洁的方法,将自然肌理美转化成艺术作品的美。

活动三:总结解释

教师总结:大自然带给我们无限美好,艺术家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将自然美融入艺术作品中,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活动四:鉴赏评价

教师展示呈现不同肌理的艺术作品,请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欣赏并讨论,除了绘画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答案:

喷洒:将颜料调和成适当浓度的液体,再用喷笔或其他工具喷洒在纸上。

熏炙:用火焰在纸上烤成一种熏黑或燃烧后痕迹的肌理。

拼贴:将各种纸材或平面材料通过组合,编排,贴在有色或无色的纸上。

拓印:用颜料涂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再用纸拓印下来。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大自然孕育人类生命,同时带给人类美的享受,同学们要养成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课后请同学们寻找感兴趣的当代善于表现肌理的艺术家作品,写一个300字的作品介绍。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一说中国画中肌理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

“肌理”一词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

在中国绘画中,我认为最能体现肌理含义的是皴法。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基本方法是,利用毛笔运行的各种方式来表现山的明暗(凸凹)、复杂的地质构造以及不同山石的形貌,所形成的各种程式化的皴擦方法与名称。南北山水特点不同,进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北方善用斧劈皴,南方善用雨点皴。

肌理是一个涵盖范围较广的词汇,在艺术作品上不论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不论是平面艺术还是立体艺术,都有所展现,只不过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2.请问你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我对于题本的认真分析以及考虑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的重点为赏析肌理在作品中的艺术特征。

由于高中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肌理”,但是并不深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学生发现肌理在抽象作品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自然肌理这种课程在高中的美术课中出现,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又能拓宽眼界,是十分有必要的。


(扫一扫加入滨州中公教育微信)


关注滨州中公教育微信号:bzoffcn,获取相关考试资讯。更多信息请访问滨州公务员考试网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考试公告 报名入口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面试公告 资格认定公告 考试动态 信息汇总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